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这座名园是“广州穿越感最强的地方” 以“文”赋能广州兰圃再度火出圈

发布时间: 2024-07-06 04:33:49 作者: 新闻中心

  广州兰圃与多位历史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。1957年,朱德来到广州,第一个要参观的地方就是兰圃。走进园内,他边观赏边询问关于兰花的各种细节,“有多少品种”“品种来自何地”“有无出口”“广州有无兰花协会”……他还兴致勃勃地向人们细说种兰的好处,表现出对兰花的浓厚兴趣。

  1960年,朱德再次参观兰圃,并将自己酷爱的兰花“银杆素”送给广州市人民政府,将其养在兰圃之中。朱德还为兰圃题书“兰蕙同馨”,表达对兰花的喜爱。

  1961年3月3日,朱德第三次造访兰圃。当时兰圃是越秀公园的一个花圃。在欣赏了满园兰花之后,朱德欣然提笔写下《游越秀公园》一诗:“越秀公园花木林,百花齐放各争春,惟有兰花香正好,一时名贵五羊城。”

  为纪念朱德与兰圃的情缘,2015年兰圃特别建成了朱德广场。广场上,雕塑大师唐大禧创作的朱德雕像和刻着《游越秀公园》诗文的石碑一同面世。广场上的“兰圃风光”浮雕影壁也生动地展现了兰圃的自然美景和兰花文化的魅力。

  此外,董必武、、等老一辈革命家,以及尼克松、西哈努克、李光耀等外国元首贵宾也曾莅临兰圃,共赏兰花之美。

  赏杨玉环起舞、伴李清照听雨、学苏轼点茶、听蔡文姬抚琴、寻幽遇王维、与欧阳修对弈、与王羲之曲水共饮、坐读于班昭之侧、闻香识素馨佳人……今年4月中旬,“兰缘盛荟·花开越秀”文旅周系列活动在兰圃举行。越秀区有关部门、广州兰圃深挖民间传统文化底蕴,以莳花、焚香、品茗等古时十大雅事为媒打造沉浸式场景,精心策划推出“室雅兰香”花艺展、“闻香识花”风雅集、“高山流水”知音会等十大系列活动。古风雅事沉浸式盛宴让兰圃再度火热出圈,吸引超百万流量关注。

  据统计,今年五一期间兰圃入园游客1.82万人次,同比增长46.77%。而今年1~4月份,兰圃入园人数近20万人次,同比增长92%。

  一年四季,兰花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养护方法。春季的兰花着重于除虫灭菌、防寒防雨以及分株换盆等工作;夏季,兰花进入生长盛期,这时要注重阳光的调节,做好除虫灭菌、防暑降温;秋季,养护的重点是换盆分株及肥水供应;冬季,兰花停止生长,处于休眠状态,这时养护的重点是让兰花安全过冬。

  兰花的养护过程就像与兰花进行一场对话。工作人员通过仔仔细细地观察兰花的生长状态,了解它们的需求,然后给予适当的照顾。分株分盆、病虫害防治、施肥、修剪……每个环节不能有丝毫马虎。

  在病虫害防治上,兰圃更是采取了严格的预防的方法。广东夏季炎热湿闷,是兰花软腐病的高发期,为了预防这种病害的发生,工作人员定期为兰花喷洒杀菌剂,并加强通风换气,降低湿度,为兰花营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。

  采访当天,记者见到一株枝干有1米多高的兰花。兰圃兰花班班长黄晓欣和记者说,这是文心兰。“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花秆可以长到2米长。开花时,能有150多朵。花秆长得高容易折断。小鸟也喜欢偷吃它的花苞。”为了让这盆文心兰健康成长,黄晓欣专门找来铁枝和花秆固定在一起,保护花秆;当花秆长到一定高度后,就将其移到室内细心养护,让文心兰处于半阴的环境,避免强烈的阳光直接照射,并且要在少给水情况下,确保土壤不会太干燥。“等它开完花,就要剪掉花秆,这样才可以保留养分,长出新芽。”

  兰花以其淡雅、清新的香气和优雅的姿态,赢得了广大市民游客的喜爱。兰花以嫩绿、黄绿的色调为主,花色淡雅而不失高贵。兰花的香气清而不浊,一盆在室,芳香四溢,令人心旷神怡。而兰花的叶终年鲜绿,刚柔兼备、姿态优美,即使不在花期,也像一件精致的艺术品,让人赞叹不已。在广州兰圃,兰花早已超越了植物本身的意义,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和精神寄托。

  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兰花文化,兰圃作为两届广州园林博览会的分会场,精心营造了岭南园林中的“兰花世界”,让市民游客在漫步间领略到兰花的绰约风姿与自然之美。兰圃不仅致力于展现兰花的自然之美,更通过举办一系列以兰花为主题的文化活动,如“兰蕙同馨”“父爱如兰”“兰缘盛荟”等,将文化与旅游深层次地融合。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广大兰花爱好者热情参加,还促进了兰花文化的传承与产业发展。

  兰圃还与科研机构、行业协会合作,开展多层次兰花交流活动,引入兰花新优品种,丰富兰花品种和资源,同时积极向市民游客普及兰科植物知识和养护经验。

  在兰圃的影响下,慢慢的变多的市民游客开始关注和喜爱兰文化。他们不仅在兰圃欣赏兰花的美丽和魅力,还积极学习兰花养护知识、参与创作兰花相关的艺术作品,将兰文化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。

  如今,兰花文化已成为岭南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广州兰圃这片宁静的绿洲中,人类能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忙,静下心来欣赏兰花的幽雅,感受兰花所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和艺术魅力。在这里,人类能回归自然、返璞归真,找到心灵的寄托和放松。